文旅游部開展研學旅游專項培訓,研學旅行指導師納入國家新職業行列
目前,我國研學旅行行業存在基地評選標準掌握不準、課程體系不健全、研學設備設施落后等問題。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通過線上開課方式,開展了研學旅游專項培訓。隨著我國研學旅行市場發展迅速,對研學旅行指導師提出了現實需求。在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18個新職業信息,其中,研學旅行指導師擬納入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Continue reading 文旅游部開展研學旅游專項培訓,研學旅行指導師納入國家新職業行列
目前,我國研學旅行行業存在基地評選標準掌握不準、課程體系不健全、研學設備設施落后等問題。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通過線上開課方式,開展了研學旅游專項培訓。隨著我國研學旅行市場發展迅速,對研學旅行指導師提出了現實需求。在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18個新職業信息,其中,研學旅行指導師擬納入新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Continue reading 文旅游部開展研學旅游專項培訓,研學旅行指導師納入國家新職業行列
山東省精品旅游促進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2第三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和山東省精品旅游文創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舉行。山西省首屆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大賽決賽中,共40個研學課程設計團隊進入決賽。決賽環節,經過課程講解展示、現場答辯、評委點評等環節,評審組專家從課程介紹、課程目標、可行性分析、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安全保障六方面進行現場打分,院校組和社會組各評選出前十個精品課程進行獎勵。 Continue reading 山東山西開展研學旅行創新設計大賽,福州推出好年華聚福州研學活動
農業文化遺產從某種意義下體現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的綜合特點,是一類復合性遺產。需要地方政府組織相關專家和文化學者,認真梳理整合相關的內容,組織編寫出農業文化遺產相關的科普讀物,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課程,讓這些散發著濃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進學生的心田,讓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項目。 Continue reading 農業文化遺產集自然,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為一身,如何保護和發展?
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獲批命名“十四五”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通過長期科普實踐,神農架國家公園還榮獲“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地學系一星級基地”“湖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基地”“湖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湖北省觀鳥基地”等一系列獎項。近日,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重慶市民政局聯合認定了重慶市首批森林康養基地。 Continue reading 湖北神農架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重慶認定13家市級森林康養基地
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需要充分發揮其在農產品供給、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多種功能,提升其多元價值。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僅僅依靠各種組織、規范遠遠不夠,要想讓文化迸發出生機,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地方政府組織相關專家和文化學者,認真梳理整合相關的內容,組織編寫出農業文化遺產相關的科普讀物,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課程,讓這些散發著濃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進學生的心田,讓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項目。 Continue reading 如何保護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建立參入激勵機制,以產業促推合理利用
貴州省林業局召開中德財政合作貴州省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總結暨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會,項目建設過程中引進了德國自然教育理念,中德合作在貴陽長坡嶺建成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個森林體驗教育中心 ,發布第一批省級自然教育基地10個,推動貴州省自然教育的發展。以豐富自然資源為依托,眉山片區將“瓦屋四季”主題的自然科普課程,延伸為“生態行、科考匯、小衛士、童年夢、美育家、生存營”六大自然教育主題,設置了4個碧山課程、4個映雪課程、21個特色課程和18個擴充課程。 Continue reading 貴陽建成首個森林體驗教育中心,四川打造山水自然教育課程體系
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對青少年進行非遺教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方式。通過積極探索非遺融入校園的新方法、新途徑、新技術,讓非遺在校園扎下根來。由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走進濟南市歷下區立德學校。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主辦的2021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正式公布獲獎結果。蘭州市少年宮帶著“城鄉少兒話友誼心手相牽共成長”關愛留守兒童研學活動來到永登縣張坪小學,包括泥塑、剪紙、葫蘆雕刻、蘭州鼓子、 Continue reading 非遺文化進校園: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新技術,讓非遺在校園扎根
近年來,自然教育在中國受到廣泛關注,自然教育實踐在各地蓬勃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新時代特點的全新業態。對“自然教育”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統一的界定。從知識需求來看,自然科普需要以大量的科學知識為載體,使公眾形成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自然教育則不需要以特別深奧的專業知識為背景,從業者更強調要儲備相關領域基礎類知識,一次農耕體驗、一場自然游戲、一次森林之旅,都是一次自然教育的過程。 Continue reading 自然教育內涵意義及發展趨勢怎樣?自然教育與科普教育有哪些區別?
大興莊鎮西柏店村位于平谷區西部平原區,距平谷城區8公里,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菊生產基地。藥谷江村菊花園種植面積達600余畝,菊花品種500多個,已建成菊花觀賞館6000平方米。自2017年以來,藥谷江村景區菊花園每年9月至11月舉辦“品菊季”,年均接待游客約60萬人次,門票收入達500余萬元。菊花園產業集花卉種植、加工廠、銷售和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實現農旅高度融合,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的井噴式發展。 Continue reading 北京平谷“菊花村”與貴州麻江菊花園:農旅融合開拓鄉村新局面!
中青旅發揮自身綜合優勢,服務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成果和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任務,創新提出賦能鄉村振興的“1+3+N”一攬子綜合文旅解決方案,即通過提供綜合性文旅服務,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等方面,圍繞“中央廚房+訂單農業+優質團餐”、研學旅行、智慧文旅平臺、綜合文旅服務等多領域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該方案已在多個地市、縣域落地項目合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Continue reading 解讀中青旅“1+3+N”方案:大力踐行鄉村研學旅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近日,教育部網站公布對“關于加大義務制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支持力度的建議”的答復,對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和臨聘人員進行解讀。勞動教育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勞動教育校外實踐需要的基地與課程仍處于空白狀態。在農村、做農活,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體驗農業生產、體味農村生活,幫助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觀念,增強團結協作、堅韌勇毅的性格,激發善思博學、樸實進取品質 Continue reading 勞動教育大熱!勞動教育教師從哪里來?如何促進鄉村振興?
在政策出臺之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開始向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賽道轉型,研學旅行與勞動教育成為“雙減”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當前的研學產品多集中在勞動教育、自然體驗和興趣培養等方面。雖然課外補習班暫停了,但家長對于全面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需求短時間內不會消失,而教育行業在這方面的經驗將有助于研學領域內素質教育和研學、勞動教育等實踐教育的融合提升。 Continue reading 教育改革“雙減政策”之下,研學旅行與勞動教育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研學旅行產業受到很大沖擊。今年以來,全市研學旅行市場逐步恢復,1—6月,全市接待研學旅行團隊近400個、6萬余人次,已超過疫前水平,體現出厚積后發的優勢?!拔覀儼蜒袑W游課堂延伸到了鄉村,組織鄉鎮學校的孩子一起參與?!毙陆a建設兵團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學部經理歐陽立志說,他們計劃和公益組織聯合開展公益研學、公益助學, Continue reading “旅游教育”新業態:眉山召開研學旅行大會,吐魯番研學游走進鄉村
我國發展創意農業的必要性及意義是什么?發展創意農業,將休閑、旅游、教育、文創等元素融入農業,將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的產業檔次,改變農業的經營方式,對于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創意農業之所以能夠在農業發展新階段起到如此之大的引領作用,這要歸因于創意農業的十大功能??傊?,創意農業是現代農業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推動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引領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多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徑。 Continue reading 我國發展創意農業的必要性及意義,10大創意農業功能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