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東縣:擬打造160座霧耕植物工廠,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值近3億元

截至2021年底,產業園總產值近3億元,擁有專業種植戶320多戶,務工農民610多人。2021年初,肥東縣人民政府與上海霧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建設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據悉,安徽現代霧耕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2年,規劃建設160座霧耕植物工廠,主要種植生菜、番茄、水果黃瓜等瓜果蔬菜。 Continue reading 安徽肥東縣:擬打造160座霧耕植物工廠,現代農業產業園產值近3億元

光伏農業政策利好,商業模式如何升級?涉及哪些應用場景?

從長遠來看,發展光伏農業對于我國的農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從短期來看,光伏農業從一定程度是解決目前光伏產業困境的有效措施。自歐美雙反以來,在國際的光伏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國內大量光伏企業也陷入困境,產能過剩問題出現嚴峻形勢。從根本上講,國內光伏產業要打破危機,關鍵就在于能否逐漸實現自我轉型,擺脫對出口的依賴,這就需要其深耕國內應用市場。 Continue reading 光伏農業政策利好,商業模式如何升級?涉及哪些應用場景?

甘肅認定13家省級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西安市評定30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根據蘭州新聞網(2022-05-14)報道,甘肅省教育廳擬將13個單位(學校)認定為2022年全省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并于5月13日予以公示。該公示結果經過了單位(學校)申報、縣級初審、市級復審及專家評審等環節。市教育局組織區縣及專家對申報參評的西安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進行了評選,以下3家單位是擬命名為“西安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名單。 Continue reading 甘肅認定13家省級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西安市評定30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我國未來農機行業運行趨勢怎樣?哪些農機品類有發展前途?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網站顯示,《安徽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于近日發布。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接踵而至。對處于深度轉型升級的農機行業而言,2022年無疑將是又一特殊年份。持續聚焦“三農”,對于農機裝備行業發展,重點指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快創新。將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 Continue reading 我國未來農機行業運行趨勢怎樣?哪些農機品類有發展前途?

案例:生態農業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總投資12,000萬元;占地面積1,225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預計本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約39.6萬人次,按全年運營300天計,則項目運營期日接待量1320人次。規劃區:包括入口接待區、中心農莊、峽谷探幽區、巖人花谷、元帥緬懷區、驛站商業區、濱河娛樂區、果蔬觀賞采摘區、三里荒避暑露營區、油牡丹主產區等。 Continue reading 案例:生態農業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

農業文化遺產集自然,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為一身,如何保護和發展?

農業文化遺產從某種意義下體現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的綜合特點,是一類復合性遺產。需要地方政府組織相關專家和文化學者,認真梳理整合相關的內容,組織編寫出農業文化遺產相關的科普讀物,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課程,讓這些散發著濃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進學生的心田,讓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項目。 Continue reading 農業文化遺產集自然,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為一身,如何保護和發展?

福州試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龍巖三舉措做精做優鄉村休閑農業

4月26日,農業農村部舉辦“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首期全國示范培訓班。去年以來,福州市在永泰、羅源、福清、長樂等4個縣(市、區)試點推廣文明積分制,用積分排名榮譽、兌換生活用品等方式,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家園清潔行動,激發農民投身鄉村振興的意識。根據龍巖市農業農村局消息,福建龍巖市采取三舉措做精做優鄉村休閑農業:出臺《龍巖市鄉村產業振興正向激勵考核工作方案》,將農事活動、休閑農業發展等列入考核指標 Continue reading 福州試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龍巖三舉措做精做優鄉村休閑農業

如何保護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建立參入激勵機制,以產業促推合理利用

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需要充分發揮其在農產品供給、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多種功能,提升其多元價值。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僅僅依靠各種組織、規范遠遠不夠,要想讓文化迸發出生機,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地方政府組織相關專家和文化學者,認真梳理整合相關的內容,組織編寫出農業文化遺產相關的科普讀物,在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課程,讓這些散發著濃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進學生的心田,讓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項目。 Continue reading 如何保護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建立參入激勵機制,以產業促推合理利用

重慶廣陽島農文旅融合變現生態價值,西寧新增20家星級鄉村文旅游接待點

日落, 聯邦, 壞布豪, 田園詩般的, 美麗的, 情緒, 風景秀麗的, 景觀

如何進一步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將生態價值變現為經濟價值?3月3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獲悉,該區依托廣陽島良好的載體條件,用二產三產帶動一產,用文化內涵提升農產品價值,用場景體驗帶動在地消費,用文創復活傳統產業,譜寫綠色發展的春天序曲。4月1日,記者從西寧市“三鄉工程”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今年西寧市新增20家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其中,三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14家,四星級鄉村文化旅游接待點6家。 Continue reading 重慶廣陽島農文旅融合變現生態價值,西寧新增20家星級鄉村文旅游接待點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關鍵環節 ,河南探索村集體經濟新模式

農村集體經濟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工業轉型、市場波動等帶來的疊加風險。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需抓好四個關鍵環節。3月29日,河南省委一號文件出爐,提出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進行資源資產聯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進行股份合作,多種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等。 Continue reading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關鍵環節 ,河南探索村集體經濟新模式

為農務農!廣西河池11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初步成型,總投資52.74億元

截至目前,河池市第一批11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52.74億元,已投入試點項目建設資金42.8億元,投資完成率81.15%,全市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建設已初步成型。2021年財政部又在13個省份新啟動13個試點,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進入新階段。近年來,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地區通過不斷探索,以農村土地資源和外部環境為基礎,推動“接二連三”的農業多樣化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Continue reading 為農務農!廣西河池11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初步成型,總投資52.74億元

新疆農牧民科技培訓超65萬人次,安徽農民教育實行“精準靶向培訓”模式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在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排名中,均位居全國前列,2020年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安徽通過精準遴選對象(提升針對性),精準按需施教(提升實用性),精準培訓模式(提升實效性),精準培訓模式(提升實效性)等措施,組織實施“精準靶向培訓”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體系。2021年,安徽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考核位居全國第二。截至目前,新疆已舉辦各類現場培訓和指導2000多場次,培訓農牧民65萬余人次,惠農補貼政策知曉率達95%以上。 Continue reading 新疆農牧民科技培訓超65萬人次,安徽農民教育實行“精準靶向培訓”模式

甘肅注重旱作農業關鍵技術創新,山西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推動有機旱作農業

3月11日,農業農村部與山西省在京舉行工作會談,簽署共同推動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山西省委書記林武、省長藍佛安出席會談。張福鎖院士表示,定西試驗站在區域生態治理和旱作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研究經驗。希望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加強種養一體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創新,秉承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西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 Continue reading 甘肅注重旱作農業關鍵技術創新,山西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推動有機旱作農業

甘肅:行走在絲路上的“現代寒旱農業”,打造“一帶五區”新格局

3月8日記者獲悉,根據各區域所處功能區、農業自然環境條件等,甘肅省將打造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一帶五區”新格局。甘肅是中國農業文化起源地之一,農耕文化底蘊深厚、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交往歷史悠久、通道樞紐功能明顯、高寒干旱氣候條件的土地資源豐富,成為了當地官方著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殷實“家底”。廣袤的戈壁灘、毗鄰絲路沿線國家的地理優勢是中國海升集團“落戶”甘肅的理由,發運至俄羅斯的黃色、橙色、紅色等多種顏色的水果辣椒便產自該公司。 Continue reading 甘肅:行走在絲路上的“現代寒旱農業”,打造“一帶五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