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完成首個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三明“三多模式”營造碳中和林

2022年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完成全省首個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建立碳匯造林示范片3.42萬畝,通過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完成碳排放交易8.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達149.67萬元。2022年以來,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推進“三多模式”營造碳中和林。截至目前,已營造碳中和林1472.2畝,投入資金260萬元。將林票制創新引入碳中和林營造項目中 Continue reading 福建:尤溪完成首個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三明“三多模式”營造碳中和林

縣區森林資源開發項目案例:林業碳匯項目可行性報告建議書

本項目可行性報告是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有關政策要求,為充分開發我縣森林資源,創新林業發展機制,積極探索生態扶貧新路徑,助推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因地制宜開發林業碳匯資源項目。本項目由碳匯公司負責立項(可行性報告)、材料編制、申報、實施、管理、交易和增值及上述過程中產生的資金投入,碳匯公司承擔項目申報不成功的巨額投資風險。 Continue reading 縣區森林資源開發項目案例:林業碳匯項目可行性報告建議書

駐村干部三則范文范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分析報告

房屋, 河, 阿斯圖里亞斯, 鄉村的, 村莊, 橋, 山, 農村, 西班牙

根據湖北日報報道(2022年3月7日),湖北荊楚大地,現有1.77萬名第一書記、1.2萬支駐村工作隊、4.26萬名駐村干部,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走村入戶調研村情民意,團結帶領群眾接續奮斗、譜寫新篇。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密切干群關系,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的物質基礎;是強化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Continue reading 駐村干部三則范文范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調研分析報告

農旅研學基地的開發模式有哪些?

目前以農業為主題的研學旅游基地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以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研究院、農業示范園等為代表的農業研究型載體,另一種是以農莊、田園綜合體等為代表的田園體驗型載體。田園體驗型研學旅游目的地是將生態農業與休閑觀光相結合,讓青少年親身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游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農業知識科普教育。 Continue reading 農旅研學基地的開發模式有哪些?

鄉村旅游5大開發模式: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才有活路

鄉村的發展落后,讓它處在了時代的大風口上。傳統的產業結構很難再去成就新時代的需求,鄉村需要一些新的出路,去追趕這個時代的腳步。鄉村海量的待開發資源和國家對鄉村振興的決定,正吸引著各行各業能人志士投身其中。鄉村發展的直接體現,是農民的富裕。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復興,成為社會資源與農村資源對接的橋梁。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經濟體,就像“只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才能走在一起”,鄉村項目也需要拿捏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Continue reading 鄉村旅游5大開發模式: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才有活路

五指山市建設“共享農莊”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海南農業新聞】

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房屋使用權等入股給企業或者農民合作社,由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將土地、房屋等進行統一規劃建設運營,利益分配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方式,農民獲得土地和房屋股份收益。針對有土地、無資金、無技術的貧困戶,積極動員他們把閑置、撂荒土地入股加入企業或農民合作社,領取分紅。通過構建股份合作、財政資金股權量化等模式,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Continue reading 五指山市建設“共享農莊”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創新農民利益共享機制【海南農業新聞】

湖北利川鄉村民宿旅游的發展新模式

創立了“種養業+特色產品+就業”的帶動脫貧模式?!敖ㄔO一個景區,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旅游業已成為利川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鄉村民宿通過讓貧困戶提供原生態健康農產品、包裝售賣土特產品或者直接參與就業的方式逐步實現脫貧。據統計,利川鄉村民宿旅游創造就業崗位5000多個,間接帶動10000多農民就業,有效地促進了種植、養殖和服務業的發展。 Continue reading 湖北利川鄉村民宿旅游的發展新模式

我國鄉村旅游規劃建設的基本類型及主要問題

國內鄉村旅游基本類型大致包括以下幾類: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游;以農莊或農場旅游為主,包括休閑農莊、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范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鄉村旅游;以鄉村民俗、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游;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游。 Continue reading 我國鄉村旅游規劃建設的基本類型及主要問題

麗江拉市海度假區總體規劃案例

該規劃案例的新建設開發模式呼應了這些傳統的聚居區,吸取當地獨特建筑風格的體量和材料。新建的特色要素包括一座市場廣場,讓游客能夠在此購物和戶外就餐,并與當地的納西族交流互動。廣場旁小型的小巷創造了充滿趣味的空間,不僅貫穿空間,還增強了探索感。在高處,酒店和水療擁有整個湖泊和雪山的壯觀全景。整個開發區以步行為導向,道路的設計僅能容納電動小車,作為唯一的機動交通方式。 Continue reading 麗江拉市海度假區總體規劃案例

惠州發展全域旅游 描繪美麗畫卷(廣東農業新聞)

惠州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推動“旅游+”產業融合,努力形成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旅游產業發展已從資源驅動1.0版本成功轉型為市場驅動2.0版本,全域旅游發展上升至“主客共享,城鄉一體”高水平階段。截至目前,廣東省有14家入列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錄,惠州就占3席(惠州市、博羅縣、龍門縣)。 Continue reading 惠州發展全域旅游 描繪美麗畫卷(廣東農業新聞)

山東推進鄉村旅游升級 5A級特色小鎮獎500萬元

《山東省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工作方案》日前出臺。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孫樹娥介紹,到2020年,全省鄉村旅游消費將達到3600億元。到“十三五”末,山東省將初步打造8個鄉村旅游連綿帶、100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300個鄉村旅游園區和100個旅游小鎮,建成一批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精品節慶活動,把山東省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Continue reading 山東推進鄉村旅游升級 5A級特色小鎮獎500萬元

鄉村旅游規劃建設上怎樣做到力求“五生、五風和五味”?

鄉村旅游扎根于古老的村莊,古建尤為珍貴,即便是殘磚斷瓦,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鑒于此,要梳理當地文脈,傳留當地文韻,存留當地古味。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力求修舊如舊,避免大拆大建。只有這樣,才能在規劃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為鄉村保留古風文韻,增添古樸滄桑之感。 Continue reading 鄉村旅游規劃建設上怎樣做到力求“五生、五風和五味”?

大眾旅游4.0時代下,鄉村旅游該如何“變身”謀發展?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鄉村旅游開啟了4.0時代,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機的契合。在新的發展態勢之下,利用科學的規劃助力鄉村旅游的發展,要強調以原住民“原鄉”生活方式為吸引點,以有機特色農產品為利益點,以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活化點。以旅游產業為導向,以本土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現代化農業生產、鄉居化的特色民宿等為著力點,探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Continue reading 大眾旅游4.0時代下,鄉村旅游該如何“變身”謀發展?

提升鄉村振興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

發展鄉村旅游的最佳區域是都市圈環城休閑帶,即圍繞都市圈1-2小時車程內的鄉村。對于大多數遠離大中城市的農村,尤其是中西部農村,進行旅游發展的前景并不樂觀,這些地方如果將旅游業當作一項產業來抓,很大可能不會成功。當然,瘋狂砸錢也并非一點好處都沒有,游客不來當地老百姓節假日走走也好,只是白菜花了牛肉價,而且顧此必然失彼,結果是納稅人當了冤大頭,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 Continue reading 提升鄉村振興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