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農科開放日:走進實驗室試驗田,科普解讀,動手實驗,耕作體驗…

中國農科院舉辦第四屆農科開放日,向社會展示農業科技力量

本屆“農科開放日”以“心懷國之大者 科技服務生活”為主題,聚焦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農村發展等重點領域。啟動儀式后,全國35個院屬單位結合自身研究特色,開展科普解讀、動手實驗、耕作體驗等百余項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活動,邀請社會公眾走進實驗室、試驗田、種質庫等重要農業科研設施 Continue reading 中國農科院農科開放日:走進實驗室試驗田,科普解讀,動手實驗,耕作體驗…

在建之中的農科基地:雅安雨城區數字農業與揚州江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5月30日,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桂花村內雅安鳳鳴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號大棚內綠油油的草莓苗長勢喜人。日前,在揚州市江都區吳橋鎮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項目建設現場, 工人們正忙著切割鋼材、安裝玻璃,示范園蔬菜科技展示溫室建設如火如荼。今年示范園項目將打造蔬菜科技展示溫室、科普示范基地、稻田農耕文化、糧食烘干等4個新項目 Continue reading 在建之中的農科基地:雅安雨城區數字農業與揚州江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頂層VC風險投資機構悄悄殺入農業賽道!什么農創者更受青睞?

農業賽道里什么樣的創業者更受青睞?李論表示,相比農業背景出身的人才,團隊更傾向投資跨界進入農業領域的商業化人才。他要懂農業、愛農業,具有商業化思維和很強的學習能力,不拘泥傳統的條條框框,能夠給農業領域帶來新鮮力量。一些農業背景出身的人才,可能更適合配置在公司的二號位、三號位,幫助公司發展避免一些坑。 Continue reading 頂層VC風險投資機構悄悄殺入農業賽道!什么農創者更受青睞?

我國未來農機行業運行趨勢怎樣?哪些農機品類有發展前途?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網站顯示,《安徽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于近日發布。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接踵而至。對處于深度轉型升級的農機行業而言,2022年無疑將是又一特殊年份。持續聚焦“三農”,對于農機裝備行業發展,重點指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快創新。將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 Continue reading 我國未來農機行業運行趨勢怎樣?哪些農機品類有發展前途?

農業農村部發文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積極選聘農技輔導員

招募1萬名以上特聘農技員,健全特聘農技員管理機制。2022年5月1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工作規程》的通知,在依托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隊伍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的基礎上,鼓勵各地積極拓展輔導員選聘渠道,豐富輔導服務工作內容,有效增強了輔導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根據第六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下列人員中選聘
Continue reading 農業農村部發文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積極選聘農技輔導員

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服務進農家進萬家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以“穩產保供 服務增效”為主題,以“讓農服惠及千家萬戶”為宗旨,按照整體謀劃、部省聯動、打造精品的思路,每年遴選確定、聯合開展一批部級和省級活動,共同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今年各省份共推薦103個活動,經過認真遴選,確定擬開展5個部級活動和18個省級活動。 Continue reading 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服務進農家進萬家系列活動

天津投資2億元擬建智能農業研究院,新疆一季度下達農業專項資金134億元

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天津將在靜海區建立智能農業研究院項目,該項目選址子牙經開區高新產業園,總投資2億元。記者從自治區財政廳獲悉:截至一季度末,自治區財政已下達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134.45億元保障農業生產,重點支持提升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積極落實“藏糧于地”戰略,統籌用好產糧大縣獎勵、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 Continue reading 天津投資2億元擬建智能農業研究院,新疆一季度下達農業專項資金134億元

草原資源:國家林草局發布16起草資源破壞案件

草原資源——草原、草山及其他一切草類資源的總稱。包括野生草類和人工種植的草類。是一種生物資源,其實體是草本植物。草資源對人類具有生產功能、防護功能和環境功能。它是動物飼養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具有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護水土以及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防治公害等重要作用。2022年4月14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于16起破壞草原資源案件的通報》,以切實強化草原資源保護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充分發揮案件警示教育作用。 Continue reading 草原資源:國家林草局發布16起草資源破壞案件

新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標準出臺,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根據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于4月15日消息,《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GB/T30600-2022)(以下簡稱《通則》)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2014年《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GB/T30600-2014)(以下簡稱原《通則》)發布后的首次修訂,也是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農田建設管理職能整合歸并至農業農村部后,農業農村部牽頭修訂的第一個農田建設領域重要國家標準。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負責人就《通則》進行了解讀。 Continue reading 新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標準出臺,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

廣東“精農網院”上線一周年,精準化定向培訓農業人員118萬

2021年3月19日,廣東精農網院正式上線,一年來,推出了涵蓋農作物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資植保、農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經營管理等8大類課程體系,覆蓋98個品種,超3000節課程。慮到學員大部分是農民,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效果,精農網院開設課程時,不僅課程選題兼顧嶺南特色和普適技術、課程大綱兼顧理論和實操,在課程形式上,也盡可能通過實景、實操、動畫等形式呈現。目前,精農網院上已有超過100位老師參與課程錄制。廣東精農網院已開通APP、微信小程序、 Continue reading 廣東“精農網院”上線一周年,精準化定向培訓農業人員118萬

新疆農牧民科技培訓超65萬人次,安徽農民教育實行“精準靶向培訓”模式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在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指數排名中,均位居全國前列,2020年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安徽通過精準遴選對象(提升針對性),精準按需施教(提升實用性),精準培訓模式(提升實效性),精準培訓模式(提升實效性)等措施,組織實施“精準靶向培訓”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體系。2021年,安徽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考核位居全國第二。截至目前,新疆已舉辦各類現場培訓和指導2000多場次,培訓農牧民65萬余人次,惠農補貼政策知曉率達95%以上。 Continue reading 新疆農牧民科技培訓超65萬人次,安徽農民教育實行“精準靶向培訓”模式

甘肅省西寧市:打造高原特色冷涼農業,開啟全市186萬畝春耕工作

青海農業是在獨特的氣候條件下逐步生成、演替、發展的,這種獨特的高原氣候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冷涼型”。冷涼經濟是特指中國西部冷涼氣候而形成的經濟狀態。結合綠色消費的世界潮流,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曲東玉提出了“冷涼經濟”的新概念,并認為這是西部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的一個重要方向。例如冷涼蔬菜,又叫喜涼蔬菜,是指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產的蔬菜,其最適宜生長溫度在17℃-25℃范圍。春暖西寧,風光正好。廣袤的田野里,希望的種子已經種下,180萬畝沃野一派生機盎然…… Continue reading 甘肅省西寧市:打造高原特色冷涼農業,開啟全市186萬畝春耕工作

甘肅注重旱作農業關鍵技術創新,山西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推動有機旱作農業

3月11日,農業農村部與山西省在京舉行工作會談,簽署共同推動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山西省委書記林武、省長藍佛安出席會談。張福鎖院士表示,定西試驗站在區域生態治理和旱作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研究經驗。希望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加強種養一體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創新,秉承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西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樣板。 Continue reading 甘肅注重旱作農業關鍵技術創新,山西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合作推動有機旱作農業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校聚集性疫情暴發,黨委書記被免職

3月9日0-24時,吉林省吉林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4例,無癥狀感染者149例。此輪本土疫情中,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確診病例人數較多,出現了學校聚集性疫情暴發。10日下午,總臺記者在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門口看到,學校外集結了30輛大巴車,每輛車核載55人左右,司機穿著防護服,車輛經過消殺后陸續進入校園將陽性病例的密接、次密接學生轉運出校。吉林省委決定,總督學、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岳強兼任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免去張立峰的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職務。 Continue reading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校聚集性疫情暴發,黨委書記被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