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布3項自然教育標準,廣東建成開放2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

【本文底部】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69農村創業:為2021新農人提供精選的涉農創業新項目,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隸屬:02.中小學勞動實踐研學基地(第365/383篇)

今年4至5月份,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學會先后發布了《2022年自然教育工作要點》、《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指引》《自然教育基地標識設置指引》《自然教育課程設計指引》《自然教育基地講解服務指引》等自然教育指導文件。今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三項自然教育團體標準,以完善和補充四川省現行的《自然教育基地》地方標準。

四川發布3項自然教育標準,廣東建成開放2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

四川發布3項自然教育團體標準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2022-06-26(張黎明)】近日,四川省生態文明促進會批準發布《自然教育導師專業標準》《自然教育體驗師專業標準》《自然解說員專業標準》三項團體標準。

三項團體標準是社團組織依據相關政策積極響應落實四川省林草局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全民自然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于“持續推進自然教育標準體系、示范體系建設,制定發布一批自然教育標準”等精神形成的物化成果。團體標準對自然教育導師、自然教育體驗師、自然解說員等相關術語和定義、專業準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進行了規定,是對四川省現行《自然教育基地》地方標準的完善和補充。三項團體標準的發布將為四川開展自然教育的機構和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提供專業參照,對于提高四川全民自然教育專業水平、規范自然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四川是大熊貓故鄉和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具有發展自然教育的資源優勢與環境條件。2007年以來,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積極指導、支持和推動自然教育發展,為引導公眾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積極努力,貢獻了林草智慧,被譽為全國自然教育領跑者。

四川發布3項自然教育標準,廣東建成開放2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

廣東建成開放2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

?廣東省林業局2022-06-26(陳日強)】依托萬畝成片的優質紅錐林,建成全省唯一紅錐大徑材主題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吸引游客前來打卡,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九連山林場成為廣東省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

九連山林場綜合示范園園區規劃總面積約920.72公頃,于2020年啟動建設,依托萬畝成片的優質紅錐林,劃定面積約8800畝的紅錐大徑材儲備基地,并整合山、水、林、藥4類森林資源,建設了林下藥材經濟示范園和自然教育示范區,對推動粵北地區林業改革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2021年11月20日正式開園,免費對公眾開放,受到了廣大市民群眾的熱烈追捧。

廣東省于2019年正式啟動省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項目建設,省、市、縣(區)三級財政共投入資金4.56億元,結合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契機,充分挖掘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林業科研院所等發展潛力,突出資源特色,高標準打造集森林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科技示范、林下經濟等于一體的多功能示范園。截至2021年,全省確定了三批共30個廣東省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目前,其中20個示范園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已完成,面向公眾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各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項目實施單位堅持以“1+N”的內容模式打造示范園區,并通過合作共建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的品牌效應,提高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其中,省東江林場林業科技示范園利用林業科技優勢,開展林業科技研究和推廣,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沙頭角林場發揮自然教育效能,利用省財政撬動地方投資,鹽田區政府投資建設約1.5公里示范園森林體驗展示徑;省樟木頭林場挖掘林下經濟的潛力,利用中央財政和東莞市資金對8000余畝紅花油茶林實施低改,對寄生植物進行防治;汕尾市黃羌林場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示范園內舉辦運動小鎮徒步活動,提升城市居民植綠護綠愛綠意識和生態文明觀念。

接下來,廣東省林業局將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優美的森林景觀資源,持續建設高質量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在林分質量提升、大徑材培育和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自然教育等新興林業產業面起到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到示范園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和自然教育,幫助山區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涉農創業個人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點擊這里免費下載 2021熱點涉農項目及惠農補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