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隸屬:09.生態循環農業&碳匯項目(第73/82篇)
- 養殖新政策:種養結合補貼多少錢?
- 浙江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市、縣(市、區)認定名單的通知
- 不容小覷的黑水虻環保養殖場,變廢為寶,商業價值巨大!
- 黑水虻昆蟲處置畜禽糞便制作有機肥料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19年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申報指南(項目所在地必須是農業綜合開發縣)
- 廣西金光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正式揭牌:小蚯蚓盡顯大生態循環威力!
- 牛糞養蚯蚓技術-怎樣利用廢棄牛糞養殖蚯蚓?
- 他家的“稻蝦共作”,還養兔子干啥?
- 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基本難點,其賺錢運營模式有哪些?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與種養結合農業
- 可行性研究:以菜養雞,以雞養菜的模式可行嗎?
- “種植+養殖+加工”結合模式好!實際操作中有哪些重點和難點?
- 2020農業商機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經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果業大縣產值新增10億不是夢
- 生態循環農業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態循環農業推廣著力點
-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皖北這樣打造“變廢為寶”的扶貧產業
- 走進山東與甘肅的循環農業基地,看看是什么產業鏈與生態農業模式
- 生態循環農業政策傾斜力度將空前,其特點和發展重點有哪些?
- 桑園公社:?;~塘的升級版,?;Ⅲw農業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糞污量大縣有哪些?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實施方案包含哪些內容?
- 如何申報2021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案例?
-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21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技術指導意見
- 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前景廣闊,這些產業方向迎重大機遇!
- 國家抓緊編制2030年碳達峰行動和實施方案,整縣試點推進屋頂光伏
- 將農業納入碳交易市場是大勢所趨,建議設立全國農業碳交易中心
- 中國農業銀行:正式發布“十四五”規劃,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
- 江西促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出臺這個文件影響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蘇啟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揚州市推出“稻蝦鴨”綜合種養新模式
- 中國農業科學院:11個研究所組建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國家“雙碳政策”風口下,造紙龍頭企業全力開發林地碳匯項目
- 碳匯林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點,上海啟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
- 農業綠色發展:農業農村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 川渝農科院魚菜共生技術受農企青睞,糧食產業園區設魚稻共生基地
- 甘肅平涼市:生態循環農業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資優惠政策20條
- 生態循環農業:湖南探索打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綏寧模式”
- 農業農村部:“十四五”期間擬訂《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
- 稻田生態循環農業:長春稻蟹種養面積達7.2萬畝,宿州稻蟹每公斤賣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縣與天津北辰區:實施循環農業,經濟與環保雙贏
- 《碳達峰行動方案》印發,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 廣東啟動農業對接RCEP成員國十大行動計劃,海南循環農業發展結碩果
- 什么是低碳農業?天津市東麗區培育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低碳農業
- 推動農業種養結合發展,農業農村部發布畜禽糞污利用計劃和臺賬管理方法
- 雙碳農業數字化,如何推動農業雙碳戰略與數字農業的有效融合?
- 擁有1畝林地即可申請林業碳匯證,如何獲取林業碳匯證及碳匯造林項目備案?
- 農業農村部發文:未來四年建設一千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培育一批生態農業企業
- 《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政策解讀,2025年總產值達9萬億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業固碳試點單位名單,廣西啟動千萬畝林業碳匯開發項目
- 浙江慶元建設林業碳匯先行基地,安徽首單森林碳匯指數保險花落池州
- 寧夏建立全區林長制工作體系,湖南桃源啟動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
- 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即將到來,提升森林草原濕地碳匯能力
- 浙江溫州出臺濕地城市實施方案,江西創建“濕地銀行”試點實施方案
- 廣西部署2022年林業碳匯工作,陜西寶雞成功申報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
- 多地開展“互聯網+植樹”創新活動,市民可報名參與線下植樹撫育活動
- 湖北荊州啟動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三年行動,山東濟寧啟動荒山綠化三年行動計劃
- 甘肅評估六大片區草原碳匯潛力,山西簽訂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碳匯開發協議
- 森林經營,事關國家“雙碳”目標戰略,附2022年國土綠化工作要求
- 廣西:召開林業碳匯工作專題會議,擬擴大油茶種植規模及油茶林下經濟
- 廣西東興發現古樹新種,湖北咸豐百年古樹成游客打卡點
- 森林生態科普解讀:森林是碳庫,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
- 促推低碳轉型與綠色發展,福建武平發放綠色金融新產品“碳金卡”
- 福建將樂青綠開辟“碳庫”新路,云南高質高效發展花卉產業
- 縣區森林資源開發項目案例:林業碳匯項目可行性報告建議書
- 貴州發放首張林業碳票,農業碳票的制發流程介紹
- 福建:尤溪完成首個社會化碳匯造林項目,三明“三多模式”營造碳中和林
- 陜西平利縣與福建將樂縣創建生態司法碳匯教育實踐基地
- 新余推進國儲林PPP項目建設,安平開啟種養循環農業新模式
- CCER項目:哪些項目可申報?如何準備及評估?開發流程怎樣?
- 四川首個森林碳匯局掛牌成立,浙江林業碳匯中長期規劃通過專家論證
- 福建將樂縣探索碳匯造林新模式,安徽舉行林業碳票首發及交易儀式?
- 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在福建廈門落地,首個森林碳匯局掛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國儲林建設新模式,陜西寧陜首宗林業碳匯項目成交
- 《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印發:涉及6項重點任務與10項重大行動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匯價值開發,山西太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調研
- 首屆全國林草碳匯高峰論壇主題:發揮林草碳匯優勢,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 福建將樂縣啟動FSC竹林認證,浙江安吉縣竹林變“碳庫金庫”
- 2017-2020年: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全部用于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扶持
- 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設計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國循環農業論壇:專家評說生態循環農業
- 項目設計案例: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養分管理計劃
- 生態農業9大經營模式!與循環農業有何區別?
陜西寧陜首宗林業碳匯項目成交
【中國綠色時報2022-06-21(趙俠 黎豐艷)】日前,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的陜西省寧陜縣招商引資洽談會暨林業碳匯簽約交易會上,寧陜縣首宗林業碳匯項目成交。按照合同,首批收購周期為4年,企業收購林業碳匯減排量2.5萬噸,總交易額價款100萬元。
此次交易的項目名稱為寧陜縣上壩河森林公園林業碳匯減排量交易項目,于2022年5月底完成項目林地碳匯減排量技術評估工作。項目涉及林地面積4058.42公頃,其中,能夠作為現行林業碳匯標準進行減排量開發交易的人工林面積334.77公頃,在計入期為20年的森林經營碳匯總減排量為121869.18噸二氧化碳當量,年均減排量為6093.459噸二氧化碳當量。
寧陜縣位于秦嶺南麓,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林業資源豐富,是南水北調和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國家重點林業縣和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寧陜縣將林業碳匯和國土綠化、生態修復、森林資源保護相結合,通過實施林業碳匯項目,探索綠水青山的“變現”路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江西吉安打造國儲林建設新模式
【中國綠色時報2022-06-21(鐘南清 張祖華 趙雷)】2017年,江西省吉安市與國家開發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
5年來,吉安市累計建設國儲林基地95萬畝,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153個、面積達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67.47%提高到67.7%,活立木總蓄積量由9137萬立方米提高到11475萬立方米,每公頃森林蓄積量由65.7立方米提高到80.7立方米,森林質量和效益逐年穩步提升。
作為江西省唯一入選“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的設區市,吉安市用5年時間探索出一條適合吉安林情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之路。
科技支撐 培育高品質森林
吉安市與科研院所合作,制定項目建設技術標準,開展項目建設效益監測,建立整套完備的科技支撐服務體系。
突出良種壯苗造林。吉安市對現有良種繁育基地進行擴建或提升建設,加強種苗供應管理,實行“兩證、三定”管理辦法,推行一級苗、容器苗上山造林,確保國儲林項目使用優良種苗造林。
實行全程監測。出臺《吉安市國儲林項目管理考核辦法》,對國儲林項目建設管理進行全面考核評定,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同時,委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設計院建設國儲林項目森林資源監測系統,確保建設成效。
強化科技引領。多次召開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現場推進會、培訓會,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為國儲林項目實施林場管理人員、基層一線工人傳授新技術、講解新方法,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引進國內外近自然森林經營等先進的理念和辦法,積極推廣應用。
推廣杉木林冠下套種珍貴樹種培育大徑材新模式,營建杉木與珍貴楠木復層異齡混交林,實現樹種珍貴化、木材大徑化、結構復層化、經營持續化目標。目前,全市營造楠木等珍貴樹種7.1萬畝,林冠下套種珍貴樹種造林4.5萬畝,實施森林撫育培育大徑材38.83萬畝。
最好的立地經營價值最高的樹種。全市將“土層深厚、水分條件好”立地上的林分逐步引導到經營價值高的珍貴闊葉林上,提高林地利用價值;推廣等高線耙帶式造林整地,有效防止造林地水土流失,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維護了林地生產力;采取更新、補植、撫育、封育等措施,對立地條件較好、具備改造條件的山地進行低產低效林改造,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
調整樹種比例,優化林分結構。吉安市選擇立地指數16以上的連片中近熟林分,通過在林中空地或間伐后在林冠下補植2年生以上楠木、紅豆杉等珍貴闊葉樹大苗,培育針闊異齡復層混交林,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在采伐作業和更新造林時,嚴格監督施工方保留闊葉喬木樹種,特別是具有培育前途的闊葉幼苗幼樹不得移除,并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促進其正常生長。
創新模式 打通“兩山”轉換通道
2017年,吉安市依托綠廬陵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搭建項目融資平臺,以全市33個國有林場為用款主體,申請國開行貸款政策性資金67億元。采用“足額林權抵押擔保+市級風險準備金+項目林權排他性承諾+林權保險”的林權抵押貸款融資模式,有效利用金融資本加快國儲林項目建設。目前,全市已完成總投資28.5億元,項目建設得到有力推進。
吉安市因林施策,采用5種模式建設特色國儲林基地,即:“杉木新造”“濕地松新造”模式培育速生豐產用材林;“珍貴樹種新造”模式培育珍貴用材樹種資源;“杉木+珍貴樹種新造”模式培育針闊混交林;“現有杉木林間伐后套種珍貴樹種”模式培育異齡復層混交林;“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模式培育大徑級用材林。
國儲林項目縣(市)結合森林旅游產業,打造森林景觀,助力鄉村振興。在昌吉贛高鐵沿線、主要高速公路沿線、贛江森林岸線、井岡山等重要風景名勝區周邊,通過采取人工新造、景觀塑造、撫育改培等技術措施,實施森林綠化美化彩化珍貴化建設。目前已完成重點區域森林“四化”建設面積超過5萬畝,栽植櫸樹、楠木、楓香、北美橡樹等珍貴樹種、彩葉樹種300萬株,不斷推進吉安森林由綠向美轉變。
探索項目扶貧新模式。實施“生態護林員+扶貧”工程,選聘貧困戶護林員271人,每年發放管護工資250余萬元;實施“勞務+扶貧”工程,安排2215名貧困戶在項目建設中就業,獲得勞務工資2106萬元;實施“聯營+扶貧”工程,實現項目聯營造林8.3萬畝,其中1766戶貧困戶可獲得聯營分成收入4700萬元。
推行專業隊造林。出臺《關于推進吉安市國家儲備林造林專業合作隊建設的實施意見》,發揮各林場專業合作隊的人才與技術優勢,帶動當地群眾參與林業生產,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貢獻。
國儲林基地建設項目為吉安市增加森林碳匯面積達60萬畝,按照當前碳匯交易試點相關政策和市場價格,每年可實現碳匯收益2.87億元,探索了“兩山”轉換的“吉安模式”。2020年,吉安市利用林權抵押融資推進國儲林基地建設的實踐成果,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及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吉安市創新國儲林基地建設管理機制,對項目實行過程管理,大幅提高了全市林地綜合效益。目前,國儲林基地建設項目已成為全市國有林場培育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涉農創業個人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點擊這里免費下載 2021熱點涉農項目及惠農補貼資料